2021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講到了“齊心協力建包鋼”的歷史佳話。一時間,草原鋼城兒女歡欣鼓舞、倍感振奮,六十多年前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平地起高爐、荒漠變鋼城”的人間奇跡煥發出新的耀眼光輝,“齊心協力建包鋼”的奮斗精神擁有了新時代注腳。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字字千鈞,指引并極大激勵著今天的包鋼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不忘初心、接續奮斗,百尺竿頭、奮勇前行。一年來,全體包鋼人擼起袖子加油干,人心更齊、眼界更遠、目標更高、干勁更足,將老一輩開創者、幾代建設者賦予的寶貴遺產與精神財富發揚光大,一舉推動經營發展創出企業成立以來最好水平,率先成為內蒙古國資監管企業營收超千億元、利潤超百億元企業。在實現“十四五”勝利開局的基礎上,2022年再接再厲贏得首月“開門紅”,呈現出改革有道、發展有方、生產經營頻出戰果、科技創新動力澎湃、建設項目鱗次櫛比、疫情防控嚴格有效、職工群眾倍感幸福的現代化新包鋼嶄新局面,創造出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時代新業績。
卓越業績,始于傳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包鋼人銘刻于心。作為紅色資源承載企業,包鋼集團保護、深挖、集納紅色歷史,傳播、弘揚、升華精神內涵,激發全包鋼、全社會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煥發出更加強烈的榮譽感、使命感,讓“齊心協力建包鋼”紅色佳話成為包鋼人走好新時代“趕考路”的無窮動力。
2021年4月初,春風拂過鋼鐵大地,總書記談及歷史佳話后,包鋼集團僅用24天建成的總布展面積1350平方米“齊心協力建包鋼”展陳館落成并向全社會開放。“一五”期間,黨中央領導全國22個省市區、55個城市、700余家企業、8萬多建設者戰天斗地創建包鋼的文獻檔案、圖片影音、紅色文物匯聚于此,4萬名干部職工、1.7萬名社會各行業黨員群眾走進場館,沐浴在紅色精神、紅色資源凝聚的初心家園。與此同時,周恩來總理剪彩的“自治區不可移動紅色文物”——包鋼1號高爐現場展廳、世界稀土之都紅色歷程博物館等紅色場館陸續建成,從鋼鐵到稀土,包鋼人鮮活地再現著新中國第一個民族地區大型工業企業“誕生記”,使之成為包鋼人深挖用好紅色資源、不斷砥礪使命初心的又一精神家園。
從無到有,由弱及強,在建設發展的進程中,包鋼 集團實現了歷史嬗變,產業規模、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均跨越式增長,成為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稀土工業基地,為支援社會主義建設、振興中國民族工業、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帶動民族地區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期間孕育和萌生了不計其數的“紅色故事”“包鋼故事”。
過去一年,包鋼 集團更為注重挖掘紅色資源時代價值,以講好紅色故事、包鋼故事和創作紅色作品,升華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文化。包鋼 集團組織“五老”講師團、勞模先進代表、“包鋼好工人”等群體,深入車間、班組開展專題宣講303場,現場聽眾達7000余人;派出紅色宣講員赴自治區國有企業及地方社區開展宣講45場,受眾逾1.2萬人;發揮包鋼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作用,創作“齊心協力建包鋼”大型情景劇等一批形式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作品,深入基層和社會演出59場次,媒體在線及現場觀眾逾5萬人;策劃一系列宣傳報道,在各級媒體和宣傳平臺推出一批“齊心協力建包鋼”紅色故事,讓紅色主旋律唱響大江南北,使人們深刻感悟到包鋼怎樣建起來、建設包鋼為什么,深刻認識到沒有黨中央領導,就沒有包鋼的深刻道理。
不僅如此,包鋼 集團還深挖創建史料,動員老同志、老干部撰寫回憶錄,整理出版《紅色包鋼印記》《紅色傳承—包鋼共產黨員的足跡》等寶貴書籍;對年近九旬的老革命、老干部挖掘性采訪,拍攝制作《永遠的鋼魂》等紅色節目,將老一代建設者以犧牲“小我”換來新中國工業化在民族地區奠基的崇高理想和崇高品質,深深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之上,成為新一代包鋼人堅定為黨為人民為祖國建設好現代化新包鋼崇高信念的精神引領。
初心如磐聚偉力,砥礪奮進譜新篇。過去的365個日夜里,全體包鋼人牢記總書記的勉勵與囑托,響應偉大號召,激發使命擔當,勇于建功立業,將“齊心協力建包鋼”所蘊含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實際行動,深深踐行在日夜兼程開創佳績的建設者足下。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黨員以實際行動擦亮了共產黨員的無尚品牌,讓黨的鮮艷旗幟永遠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過去一年,全體黨員積極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近萬名志愿者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環境治理、志愿助殘等志愿服務活動,為包頭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做出了突出貢獻。黨員積極踐行民族團結一家親,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下鄉送醫送藥,擔當扶貧干部,讓包鋼集團的良好形象在全社會、在各族人民心中牢固樹立。特別是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包鋼集團黨委先后派出多批次醫護人員千里馳援新冠疫區,黨員團員、志愿者勇赴一線抗擊疫情,武漢、額濟納、呼和浩特、包頭……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永遠都有包鋼人的堅強身影。作為內蒙古“工業長子”,包鋼 集團在歷次疫情防控、搶險救災、精準幫扶中捐款捐物、獻智獻力,以超過8000萬元的投入,維護邊疆穩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在實踐中檢驗為了誰、依靠誰的永恒答案,以實際行動履行社會責任與使命,彰顯國企本色與擔當。
發展依靠職工群眾,發展為了職工群眾,發展成果與職工群眾共享。2021年以來,包鋼 集團繼承并持續深化與職工群眾血肉聯系的紅色紐帶,全力以赴為民服務解民憂。包鋼 集團黨委率先垂范,陸續公布四批總計44項“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項目,涵蓋新發展理念、民生改善、模范履行社會責任、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包鋼 集團各級黨組織層層征集意見建議1263條,形成辦實事項目1293項,樁樁件件關乎民生計、企業計,公司上下辦實事直接投入資金超過25億元。
以愛黨之心激勵強企之志。在歷史佳話和紅色精神的聚力感召下,包鋼 集團在新時代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2021年至今,包鋼 集團壯士斷腕、勇于突破,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邁入縱深,在全區范圍內率先推行經營管理團隊市場化選聘和契約化管理,公開選聘223個正副職崗位,徹底打破“鐵交椅”,激發新活力。勇于創新、超越自我,進一步改革科技創新體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股權激勵,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大幅增加科研獎勵投入力度,推動“科改示范”“揭榜掛帥”系列改革,激發出改革發展的新動能。值得一提的是,包鋼 集團爭當綠色低碳引領者,在中國鋼鐵行業第三家、自治區率先發布“雙碳”宣言,加大“雙碳”工作和能源“雙控”工作力度,完成并持續推進一系列重量級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和水治理工程,以“包鋼藍”助力“首都藍”“冬奧藍”,樹立起綠色環保新形象。
一語照耀前行路,星光不負趕路人。2021年,包鋼 集團成功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年營業收入高達1280億元,利潤102.66億元,上交稅費69.2億元,一舉成為內蒙古國資監管企業營收翹楚,經濟規模穩居自治區國資監管企業半壁江山。今年以來,全體包鋼人乘勢而上、再創戰果,元月實現合并營收104.8億元,同比增加19億元;合并利潤總額6.9億元,同比增加4.3億元,以首月“開門紅”向黨和人民遞交金色答卷,回報黨恩、回饋人民的信心更加堅定、能力更加堅實。
今天,“齊心協力建包鋼”已經成為新一代包鋼人馳騁新時代的精神航標,包鋼集團將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不斷賡續“齊心協力建包鋼”的紅色血脈與奮斗精神,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實際行動和嶄新業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包鋼力量,全力譜寫“齊心協力建包鋼”的新時代光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