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2)中,明確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探索學校評估、專業評估、國際評估等多種形式結合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辦法。”并逐步建立“國家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審核評估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新一輪建設的重要任務,需要各普通高校的積極響應和配合,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十八大”提出的“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宏偉目標。
一、決定因素—辦學定位
本輪審核評估的關鍵是學校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因此尺子的選擇至關重要。這把尺子的重點就是學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具體到各本科專業,就是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和人才培養規格的問題。
目前,學校辦學定位中普遍存在同質化的問題,“世界一流、國內一流、應用型、寬口徑、厚基礎”等詞比比皆是,但這些并不真正符合學校實際和國家需求。因此,如何立足地區實際、辦學歷史傳統積淀、學校現實基礎等凝煉出符合學校實際需要、契合學校發展方向的辦學定位,是高校首先要做好的,只有在做好這一決定性因素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找到學校自己的“尺子”。
從另一個角度看,本輪審核評估的關鍵點也在于此,專家進校的首要問題是要解決學校“尺子”準不準的問題,要幫助學校調整好自身的定位,這樣才能讓學校在適合自身的方向上有所發展,并凸顯特色,提升教學質量,辦出讓人民滿意的學校。
二、基礎因素—基本數據
本輪審核評估中,學校自評報告要求一定在以教育部評估中心網頁上公布的學校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的基礎上形成,而這些己經對外公布的學校基本數據,并不是能突擊完成的,是一個積累和不可隨意修改的寫實性材料。因此,學校也不再似上一輪評估,要做許多特殊的“準備工作”,而是要立足實際,真正將本科教學質量的提升作為學校頭等大事抓實、抓好,不斷提高學校本科教學投入,不斷把教師的精力引導到教學中來,不斷將校院各級領導的注意力調整到教學中來,讓學校教學質量真正得以提高。
三、關鍵因素—全面參與
在本輪審核評估中,審核內容與上一輪評估相比,更加注重成效性,更關注學校各方面為提升教學質量所提供的保障、學生學習實際成效的體現以及社會相關方面的反饋等因素。
因此,學校上下要全面發動,整體部署,全體參與。不僅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師們的參與,而且包括在校學生的學習投入,以及畢業生的積極反饋,都將是未來審核評估的關鍵因素。所以,高校不應過度在表面文章上花功夫,而應在教學質量本身加大投入,并做好各項積累工作。
四、突出因素—特色凝練
由于本輪審核評估是以學校自己的標準衡量自己,因此,學校自身辦學特色的體現也就顯得非常突出。在新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方案(試行)》的評估范圍中,特別規定了自選特色項目,學校可自行選擇有特色的補充項目。這將是一所高校充分展示自我,體現個性化的平臺,所以要在總結學校辦學歷史、結合所處地區社會經濟因素、正視自身實際、放眼未來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提煉出來。這樣的特色項目必將為學校的評估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