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落可以歸根,作為高端科技人員在果實累累的時候回來更好,最有價值,帶著經驗、技術、想法和追求回來,實現報國夢想。
人物小傳

黃大年,1958年生,中共黨員。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首任部長,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為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黃大年率領的科研團隊取得的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榮獲中國僑界貢獻獎。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不幸逝世,2017年2月份,吉林省委追授他為吉林省特等勞動模范。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先進事跡作了重要批示。
“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回來”
在研究領域,黃大年是國際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的著名科學家。在國內他帶領著全國各院校400多名師生開展跨學科研究。他的思維獨特,方法超前,集納各方研究成果,用于特殊領域。黃大年把幾乎所有精力都投入地球物理研究,他回國前在英國劍橋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級研究員12年,長期從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動平臺高精度地球微重力和磁力場探測技術工作,根據這項技術能確定海下是否有石油等礦藏,水下是否有潛艇等異物入侵。
2009年黃大年回國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回到母校6天后,黃大年與吉林大學簽下全職教授合同,他沒有跟有關部委談1分錢經費的事,最后卻得到4.4億元的科研經費,組成面向全國的高層次跨學科科研團隊。
黃大年放棄了英國倫敦的高級別墅以及同妻子共同購置的兩個診所。“像逃亡一樣離開,房、車、滿庫房的藥品,都顧不上了”,黃大年曾玩笑似的講起當初回國時的情形。黃大年也在這個鮮花簇簇的庭院對妻子說:“我一定要回去,你要在這里過優越的生活,我們只有分開。”這就是那個黃大年,為了心中的信念,堅定不移。戴著眼鏡,面色黝黑的他敦敦實實,但也是個急性子,走起路來咚咚響,說起話來語速非常快。
黃大年于1958年出生在廣西南寧市,隨父母下放到桂東南一個小山村,高中畢業加入地質隊,1977年考入長春地質學院,1992年赴英獲博士學位。1996年回國后不久又到英國從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動平臺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場探測技術研究。
“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回來。”這是黃大年的信念。隨著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和對其他國家一些項目的參與,黃大年了解到我國發展海洋經濟的需求,深感自身責任重大,回國的愿望越加迫切。他在大西洋深處與美國某公司開展技術攻關研究時,輾轉接到父親離世前最后一通電話:“兒子,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國的人!”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祖國高于一切。黃大年積累著能量并等待著機會。黃大年認為在國內開展他所從事研究的學科條件基本具備。“竭盡全力、鞠躬盡瘁、不計得失。從海漂到海歸,得益于國家強大的后盾。只要大家努力和堅持,一定能實現強國夢……青春無悔、中年無怨、到老無憾”。“葉落可以歸根,但作為高端科技人員在果實累累的時候回來更好,最有價值,帶著經驗、技術、想法和追求回來,實現報國夢想。”這是黃大年回國后不久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中寫下的兩段話。
為國工作是榮譽更是存亡
在英國工作期間,劍橋為黃大年配備了最強的國際團隊,先進的科研儀器隨用隨取,黃大年只管專注研究。回國后,黃大年的助手于平教授說,“買國外的設備很貴,這也罷了,最怕的是他們不賣給你,設置技術壁壘。黃老師就帶領我們自己制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儀器裝備,從零開始”。
與國外強強對話,黃大年沒有失敗過。在他看來,現在為國工作是榮譽更是存亡。黃大年經常自己加壓,一個字“拼”,兩個字“拼命”。他的學生們背后送給他一個外號——“拼命黃郎”。
地球深部隱藏著多少秘密?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可以使地球變得“透明”。黃大年課題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目標就是我國在30年到50年內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要達到巡天、探地、潛海,開啟地球之門。
最愿意做的就是教書育人

在英國時,黃大年一部分工作就是帶年輕團隊,回國后迫切地要“帶出一批像樣的年輕人,就是能到國際舞臺上,能夠站得住腳,能夠有話語權,甚至掌握領先科技的一批人。”“他非常著急的就是這件事,最愿意做的就是教書育人,最看重的是教師身份”,地探院黨委書記黃忠民十分了解黃大年。
2010年,黃大年擔任“李四光試驗班”班主任。助手于平說,在黃大年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塊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
在生活上,黃大年用父親般的慈愛呵護學生,事無巨細。夏天,他讓妻子給學生們煮綠豆湯;霧霾天,他給同學們準備口罩;冬冷夏熱,他給每個房間配備電風扇和電暖器;學生丟了錢包,他給掏生活費;學生母親罹患疾病,他得知后毫不猶豫地提供經濟援助,并幫助聯系醫生;他為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學生報銷路費,甚至還資助過多名出國留學的學生。他兜里的錢隨時可以掏出來供大家使用。黃大年的親人在他去世后幫助整理后事,發現他的卡里只有10萬元,要知道吉林大學一年的聘金就是80萬元,他的小家曾經多么殷實。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學習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
黃大年生命的最后一段是這樣度過的:2016年11月28日晚,在北京飛往成都的飛機上,黃大年因腹部痙攣昏迷。29日正常到會場。12月8日從北京出差回長春住進醫院。第二天起,他有計劃地叫學生來病房布置學習計劃,安排工作。第三天他在短信里對校領導說“爭取兩周內重返崗位,治療期間不會對工作有影響”。12月13日,把合作者王獻昌等人讓到病房沙發上,他坐在小板凳上與兩人談了兩個半小時的工作。14日手術,昏迷。
黃大年最愛唱的一首歌是《我愛你,中國》,因大我而忘卻小我由此純粹。黃大年在微信朋友圈這樣寫道:“沒有‘心情的陽光’和聊以自慰的‘藝術陶醉’就不會有始終如一的堅持,初衷不變,童心難改。幸運的是,回歸母校與諸位知根知底的伙伴們為伍,一路走來開心愉快,走多遠算多遠,倒下就地掩埋。”
作者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己平
來源:中國經濟網 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