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立足高質量發展全局,將“查實情、謀實策、出實招、辦實事”作為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標準。對照學校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新醫科發展的要求,立足高質量發展全局,謀劃學院建設發展,牢牢把握“五個著力”,圍繞“三個聚焦”,扎實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促進教學科研學生工作取得實效。
聚焦教學質量提升,提高課程建設水平
助力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及課程建設水平,學院通過積極幫助教師對接動畫制作公司以及組織教師參加培訓等方式,提升教師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和微課制作水平;選派教師參加“全國高校課程思政理念、方法、設計與實施工作坊”,開拓教師的思路,舉辦了課程思政教學技能大賽,提高課程思政建設水平。同時,邀請學校師資培訓專家以及各級各類比賽獲獎教師分享教學經驗,搭建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的平臺,促進共同進步,為提高課程建設水平,沖擊國家級一流課程奠定基礎。目前已有3門課程獲批首批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課程被學校推薦參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聚焦優質科研平臺建設,營造良好科學研究環境
一是凝練和優化學科研究方向,促進學科間的交叉、滲透和融合。學院以獲批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建設為契機,將學科方向進一步凝練,以重點學科帶動其它學科協同發展。同時以加強基礎與臨床聯合開展課題研究促進學科融合,以加強自治區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建設實現科研平臺共享。同時,對應學校辦實事事項,推進資料室建設,方便教師查閱學科文獻資料。學院教師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較去年增加2項,并獲內蒙古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
二是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實驗室的合作與交流。學院積極采取措施,促進教師開展對外科研合作交流,目前已與1個國內高水平實驗室達成合作,以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方式開展課題合作和學術交流。還邀請中國醫科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當前研究熱點等方面的學術講座,幫助教師拓寬學術視野,提高學術能力和水平。3名學生的畢業論文被評為包頭醫學院優秀碩士學位論文,3名學生考取了天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日本島根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博士研究生。
聚焦大學生就業創業,開展“就業創業行動”
一是精準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工作。根據法醫專業就業特點,上半年邀請實踐教學基地指導教師、往屆畢業生為學生進行法醫學專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規劃的專題講座4次,幫助學生解決在就業選擇、職業發展、專業前景、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等方面存在的困惑。
二是積極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邀請牡丹江市法醫技術鑒定中心等用人單位來我院進行人才招聘宣講,使學生面對面了解就業單位基本情況及用人信息,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
三是落實就業精準幫扶機制。采用包聯機制,及時了解畢業生求職意愿,為其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及咨詢服務。并針對性采取措施,跟進學生就業。2021屆法醫學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較往年有了明顯提高。
下一步打算
學院列出的“辦實事”任務清單中的具體事項,目前已全部完成8項,其余4項將持續推進,今后將繼續堅持廣聽意見、集體謀劃、多方論證、勇于探索的原則,推進“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同時強化領導的責任擔當,加強各責任單位協調配合,并適時公布“我為師生辦實事”各項工作推進完成情況,接受師生監督,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提升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起好步、開好局。
(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