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學校深入學習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結合“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和新醫科建設,將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落實到辦實事開新局中,出臺《全面加強新醫科建設,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切實推進學校建設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奮力開創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新局面,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方案》的出臺是為進一步落實《包頭醫學院加快“新醫科”建設的意見》,以提升學生執業能力、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管理服務水平為目標,提升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逐年提高畢業生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方案》共提出了八條主要任務和措施,一是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以適應新時代人才需求為導向,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師對學校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知曉度。二是加強教育教學管理相關制度建設,梳理完善并嚴格執行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三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廣泛宣傳《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定期開展師德師風宣講教育活動,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為教師制定可行性發展規劃,落實青年教師導師制和助教制;指導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與能力;將教學工作的質與量納入教師職稱評聘和年度考核;鼓勵高職稱、高學歷的臨床教師為本科生授課,落實臨床教師脫產帶教或增設教學假等措施,并逐步在各臨床醫學院推行臨床教師專業職稱評聘、年終績效考核與教師帶教數量、質量掛鉤機制。四是加強本科專業建設。以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引領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做好專業負責人遴選;開展校內專業認證和評估,重點對參與專業認證的護理學、中醫學、藥學、口腔醫學等8個專業開展校內認證;構建分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麻醉學、醫學影像學、放射醫學等臨床醫學類專業,深化“院院合一”教學管理模式綜合改革,其它學科類專業圍繞增強就業競爭力,推進校企深度合作辦學,構建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新機制;全面修訂新版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五是推進課程建設。以一流課程建設為引領,全面加強課程內涵建設,深入推進“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以及社會實踐等”五類一流課程建設;全面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全面修訂課程教學大綱,推進課程教學的標準化建設;全面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崗位勝任力的培養,為執業資格考試奠定扎實的基礎;推進一、二課堂的深度融合,堅持五育并舉,教師全員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六是完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完善課程考核方案;開展考試改革;推進生物醫學課程綜合考核和相關專業水平測試工作,臨床醫學類專業試行生物醫學課程綜合考核,積極推進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和中醫學專業(本科)水平測試工作。七是構建學風建設長效機制。落實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和專業教育,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創業基礎等相關課程建設;啟動本科生導師制;梳理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健全學風建設各項制度,增強制度執行力,在學生中開展“不帶手機進課堂”“自覺遵守課堂紀律承諾書”“誠信考試”等活動;嚴格落實學業警示制度;營造氛圍,推進學風建設進宿舍、輔導員管理、服務進宿舍制度;整合資源,發揮“易班”新媒介引領作用,積極營造線上校園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將“學生就業率,考研率,四、六級通過率,執業醫師通過率,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獲獎率”五項量化指標作為考核各部門學風建設成效的指標;抓好畢業生就業調查工作,為客觀評價我校相關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依據。八是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加強質量監控管理,明確質量監控內容和責任;豐富教育教學質量監控手段,加強日常教學督導和評教、評學、評管工作,對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進行全方位質量監控,逐步形成閉環控制的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體系;完善考核機制,保障質量監控效果。
《方案》還在組織保障、制度保障、條件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方案》還提出通過全面加強新醫科建設,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十四五”期間的學校專業建設得到明顯加強,建成10個以上國家或自治區一流專業;學校一流課程建設取得明顯成績,建成30門以上國家或自治區級一流課程;學生執業資格考試成績明顯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和預防醫學專業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超過國家平均水平;口腔、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在保證現有通過率的基礎上,實現有所提升。學校還將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切實加強新醫科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