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下,我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創造了世界減貧史的奇跡。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的牽掛;擺脫貧困,一直是他思考的重大問題,“花的精力最多”。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指出:“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第六次主持召開這樣的會議。之前,我先后在延安、貴陽、銀川、太原、成都主持召開過這樣的座談會,收到了明顯成效。”總書記在六次脫貧攻堅跨省區座談會上講了啥?我們一起來學習幾段經典論述!
第一次:
2015年2月13日,在陜西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
總書記這么說:
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涵義。
加快老區發展步伐,做好老區扶貧開發工作,讓老區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使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對這個問題,我一直掛在心上,而且一直不放心,所以經常講這個問題,目的就是推動各方面加緊工作。
——《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8月版)
?“學習筆記”注:
延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8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人在這片黃土地上扎根生長,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插隊落戶,在這里勞動生活了7年,與當地鄉親們結下了深厚感情,增長了見識和本領,錘煉了意志和品格。
今年5月,革命圣地延安傳來所有貧困縣整體“摘帽”的喜訊,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圣地舊貌換新顏,226萬老區人民開啟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莊嚴承諾——“使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在這里化為美好現實。
第二次:
2015年6月18日,在貴州貴陽主持召開涉及武陵山、烏蒙山、滇桂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座談會
總書記這么說:
各地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盡快搞清楚現有貧困人口中,哪些是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生產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哪些是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需要通過易地搬遷實現脫貧的,哪些是喪失了勞動能力、需要通過社會保障實施兜底扶貧的,哪些是因病致貧、需要實施醫療救助幫扶的,等等。
——《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8月版)
?“學習筆記”注:
對“怎么扶”這個問題,我們黨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并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其中,易地搬遷投入資金最大、涉及面最廣、實施最復雜,政策性強、難度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到去年底全國已完成870萬貧困人口的搬遷建設任務,而且大部分搬遷人口成功脫了貧,今年剩余建設任務將全面完成。
第三次:
2016年7月20日,在寧夏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
總書記這么說: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必須長期堅持下去。
——《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8月版)
?“學習筆記”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組織推動山海協作、閩寧對口幫扶,親力親為抓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工作。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東部地區不僅要幫錢幫物,更要推動產業層面合作,推動東部地區人才、資金、技術向貧困地區流動,實現互利雙贏、共同發展。
第四次:
2017年6月23日,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
總書記這么說:
我常講,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智和志就是內力、內因。我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就講“弱鳥先飛”,就是說貧困地區、貧困群眾首先要有“飛”的意識和“先飛”的行動。沒有內在動力,僅靠外部幫扶,幫扶再多,你不愿意“飛”,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要強化落地,吹糠見米,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解決深度貧困問題,加強組織領導是保證。黨中央強調要增強“四個意識”,這不是一個口號,不是一句空話,要落實在行動上。
——《求是》雜志(2017年第17期《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注:
“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這句古話,習近平總書記一直記在心里,念念不忘。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成本極高、難度極大,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難中之難。特別是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這“三區三州”,仍有17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全國現有貧困人口的12.5%。在脫貧攻堅的決勝階段,我們要聚焦這些“硬骨頭”,攻克最后的堡壘。
第五次:
2018年2月12日,在四川成都主持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
總書記這么說:
打好脫貧攻堅戰,成敗在于精準。建檔立卡要繼續完善,重點是加強數據共享和數據分析,為宏觀決策和工作指導提供支撐。精準施策要深入推進,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實做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精準扶貧重點工作。
——《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8月版)
?“學習筆記”注: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我們在抓扶貧的時候,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形象地解釋了何為精準——要由“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不能拿手榴彈炸跳蚤,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第六次:
2019年4月16日,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
總書記這么說:
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系脫貧攻堅戰質量。總的看,“兩不愁”基本解決了,“三保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我國總體上已基本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但還有一些短板,最大的短板是脫貧攻堅。現在,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進有所區別,最要緊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各地區各部門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求是》雜志(2019年第16期《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注: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沖刺階段,越需全力以赴;越是勝利在望,越需專注用心。脫貧攻堅戰的最后階段,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他以強烈的問題導向,向各地區各部門提出6條針對性極強的要求:強化責任落實、攻克堅中之堅、認真整改問題、提高脫貧質量、穩定脫貧攻堅政策、切實改進作風。這6條要求,直指當前脫貧攻堅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今明兩年脫貧攻堅戰“打法”的關鍵所在。
總 結:
人民群眾的饑寒冷暖,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深牽掛。從黃土高坡到青藏高原,從太行山脈到烏蒙山區,從“貧瘠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涼山,總書記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的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以及在六次脫貧攻堅跨省區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對脫貧攻堅作出了全面部署,為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科學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我們人生之大幸。”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竭盡所能,為我國的脫貧攻堅偉業貢獻自己的力量!